1966年,心理學家Wason想要研究人類的推理歷程,因此設計了下面這個實驗:

桌面上有四張卡(如下圖),每張卡一面是英文字母,一面是數字。現在可見的一面是A、K、4、7。
請問...你至少要應該翻開哪些牌,才能驗證這些卡片都符合「如果卡的一面是母音,另一面必然是偶數」的規則?

 

waon task.png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答案是: A 與 7。   原因與"若p則q","若非q則非p"有關,我在這邊就不多解釋了~

 

 

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答對,不過,這不代表你邏輯不好,因為題目的描述實在讓人太難思考了!

如果題目換成以下情境,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應該答得出來吧~

 

現在規則是「如果一個人喝酒,那他一定滿18歲」,如果你是警察在PUB外面看到以下四個人

甲:不知道年紀多大,但一個手上拿著海尼根的人
乙:不知道年紀多大,但一個手上拿著可樂的人
丙:一個白髮老翁,手上拿著不知名的飲料
丁:一個看起來未滿18歲的人,手上拿著不知名的飲料

那麼你至少需要臨檢哪幾個人,才能確認這些人都沒有違法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答案是:甲 與 丁。    原因.....應該不需要解釋了吧^^

 

 

根據研究,第一個情境的答對率大約只有25%,但是第二個情境則有75%左右的人答對  (實際數據我要查查資料)

 

為什麼換了情境,人們的邏輯思考就變好了呢?

心理學家如何解釋這樣的研究結果呢?  這部分等我有空再補充上來囉 :p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mi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